從群眾募資的專利糾紛,看智慧財產對新創事業的3大好處
- 頂層專利科技 Top-Level Patent
- 2天前
- 讀畢需時 6 分鐘

對於新創事業而言,群眾募資不僅能將創意進行真正的市場驗證,還能降低初期投入的成本,數以萬計的創新產品在群眾募資平台(如Kickstarter、flyingV募資平台)上獲得第一桶金,支持團隊繼續前進。然而,群眾募資所帶來的高曝光流量卻也為發明人與新創帶來巨大的潛在風險,全世界正有數百、數千個潛在競爭者正虎視眈眈的盯著不遠處的獵物,等待機會透過惡意抄襲或專利戰一舉殲滅這些爆品。如何讓這些專利蟑螂不會輕易將你努力的成果據為己有?本篇文章會透過一些在群眾募資上正反兩面的案例,讓我們了解怎麼在群眾募資前就保護好自己的產品。
內容目錄
沒有專利就上群眾募資平台,等於將自己的成績白白送給競爭者
俗話說:「樹大招風」,群眾募資亦是如此,一方面產品獲得成功絕對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消費者與潛在投資人會蜂擁而至;但另一方面,如此大量的流量加上媒體報導與社群瘋傳,競爭者、相似專利持有人甚至專利蟑螂也會立刻注意到你,以下兩個在國際募資平台上的實際案例能讓我們更了解沒有專利保護的群眾募資產品如何被競爭者限制發展。
2012 年 Formlabs 在 Kickstarter 上推出 Form 1 3D 列印機,短短時間就募集近300萬美元,對於新創而言如此成績無疑是巨大成功,然而在成功的同時,他們也被 3D Systems 鎖定,控告其侵害自己的立體光固化專利技術,更嚴重的是連 Kickstarter 平台也捲入這場專利訴訟中。最終 Formlabs 以支付授權金的方式和解(據外媒揭露為 8% 的衍伸利益金),早期獲利幾乎被消耗殆盡。
近期有點聲量的智慧戒指市場也遇到類似的情況,Ultrahuman Ring 及 RingConn 兩間企業於 2022~2024 年間多次在 Kickstarter 與 Indiegogo 進行群眾募資,總金額也達到百萬美元等級。這本又是一段值得流傳的新創圈佳話,但劇情卻在 2024 年急轉直下,市場領導者 Oura 指控這些群募新創抄襲其專利設計,並向美國 ITC 提出訴訟,2025 年中 ITC 對 Ultrahuma 及 RingConn 核發禁令,限制他們的產品進入美國市場,對於新創而言這無疑是致命的打擊。
這些案例再再說明了一個現實,沒有專利,就算創業再成功也可能因為法律糾紛前功盡棄,這不只是賠錢或支付授權金的問題,任何一個專利戰都需要花費巨大的時間與精力,光是訴訟的律師費就可以搞垮你,這些大公司或專利蟑螂根本不需浪費一兵一卒就可以讓我們吃不完兜著走,所以,除非你創業的目的是為了把成果雙手奉上給競爭者,不然沒有專利就往前衝,會讓整間公司陷入巨大的風險中。
從大企業的專利申請時間,學習如何避開群眾募資的侵權風險
相較於一般新創等到群募成功才想到要申請專利的習慣,大企業在進行群眾募資前通常會先做好專利佈局,例如小米生態鏈中的雲米科技,曾在2017年於自家群募平台推出一款瞬熱飲水機,成功募集近400萬人民幣,細看他的研發歷程,雲米科技在2016年就申請了相關專利(如:加热器组件,專利號:CN106440377A)。為了進軍歐美市場,小米更是一次性向微軟購入了1,500件專利以建立強大的護城河,確保在推出新產品時都有相對應的專利能夠保護。
華碩在台灣募資平台上的投影機與穿戴式智慧裝置也同樣顯示了「專利先行」的策略,例如於2023年11月推出的 ZenBeam L2 投影機群眾募資案,早在 2018 至 2019 年間華碩就申請了投影機畫面校正系統及投影方法等專利(TW202115478A、TWI743394B etc.)此種先申請專利再推出產品的策略可以確保即便競爭者看到並試圖模仿,專利申請日已經擺在那裡,能夠有效防止抄襲者蠶食市場或搶先申請。

別讓灰犀牛發現你!揭露智慧財產對新創事業的3大好處
「灰犀牛」是用來形容那些可預見、發生機率極大且會造成重大影響,但卻常被人們忽略或無視的風險,對於企業或發明人而言,智慧財產風險就是一隻巨大的灰犀牛,先推出再申請專利這種與大企業、專利本質背道而馳的做法,平常看起來可能沒事,但只要發生糾紛就能讓新創事業不死也殘廢。
或許有人會說大企業沒有預算問題,當然可以先申請專利,但看看前面小米、華碩的案例,他們也只是先申請了1~2個關鍵核心技術的專利,這應該是絕大多數新創與個人發明人都負擔得起的,因此我們會發現這不是預算多寡的問題,是我們與大企業意識不同的問題,大企業深知專利是保險,可以只花極少的專利申請費用(通常僅佔產品總收入的1~3%或更低)就避開多數會讓自己賠了夫人又折兵的風險,若我們能讓自己像大公司一樣思考及行動,相信我們的研發與創業之路也會更加順利。回過頭來說,在公開前就申請專利至少能為我們帶來以下3大優勢:
1、打造 MVP 時不用擔心被廠商捅刀
在現在人人都在說打群架的時代,完成一個產品往往需要依靠外部團隊或代工廠幫忙研發、打樣、行銷。如果沒有專利保護,這些外部廠商極有可能會洩漏您的核心技術甚至自立門戶,專利能確保於合作前就劃清界線,避免被「內鬼」傷害。
2、市場驗證時不用害怕被惡意抄襲
不論是群眾募資還是在自家網站宣傳,只要進行市場驗證就會公開產品,坊間不時會傳出自己的產品上架沒多久就在淘寶、蝦皮看到類似產品的案例,如果沒有專利,任何的維權方式都形同虛設,我們近期剛好有幫助客戶向蝦皮檢舉競爭者,蝦皮明確規定產品類檢舉人需有發明專利、設計專利或者具技術報告的新型專利方可向平台檢舉,因此擁有專利可以讓你多上一個「防盜鎖」。
3、募資或授權時除了提升估值外,還能避免被資本的力量侵害
還記得一位發明人前輩曾經跟我們說過:「發明人如果沒有專利,在資本家面前一文不值。」因為任何一個資本家都可以用比你更多的預算跟員工來做跟你一樣的事,我就曾遇過身邊朋友向投資人募資,結果被投資人的公司抄襲的狀況,如果你常常參加創業競賽一定對可能被觀眾甚至評審抄襲的傳聞不陌生,我可以很負責任的跟你說這些傳聞真的會發生,因為我們自己就遇過,所以有專利不僅是錦上添花,還能雪中送炭。
僥倖心態是左右事業成敗的關鍵,創業必須冒險,但不應該冒本可以避開的風險
我想大家不會否認創業充滿風險,想要成功必然要敢於冒險,但冒險不等於承擔風險,事實上有許多風險能被提早發現並避開,只是被我們刻意忽略而已,而專利就是一個重要但卻常被早期團隊忽略的工具,或許你會覺得還不知道市場反應所以先不要花錢申請專利,或者覺得想等產品做出來再申請,甚至是聽了身邊朋友說專利沒有用所以就沒有在意,一旦我們對某件事有既定的認知,就會對一些顯而易見的反面論述視而不見。
如果你要等市場大賣或者被抄襲時才做出反應就已經來不及了,因為你已經違反了先申請原則這個重要的專利申請條件;等產品做出來再申請會因為繁瑣的專利申請流程浪費你大量的沉默成本,這些在我們先前的文章都有提過。而認為專利沒用的,我們可以思考看看既然專利沒用,為何大公司(如Apple、Google、台積電等等)還是不斷申請專利?難道他們會比我們傻,傻到願意做虧本生意?相信這個答案是不言而喻的。想要成功我們就必須看透問題的本質,勇敢做出決策並且馬上行動,祝福所有發明人與企業都能運用專利這個工具,為自己的事業建立強大的護城河。

頂層專利F1專案|助您加速專利申請流程,從容面對競爭者的挑戰
商場如戰場,在瞬息萬變的世界經濟下,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將成為永續經營的關鍵,頂層專利團隊近期推出的「F1 極速專利申請方案」正是運用大企業的專利思維來幫助中小企業及發明家搶佔時間優勢,並擁有國際專利優先權,讓您贏在起跑點,若您想要或正在申請專利,但遇到了一些問題不知道如何突破,歡迎與我們一對一諮詢,我們很榮幸能協助您。